Last Updated on 06/02/2023 by Under Dutch Sky
新的一期荷蘭文開課了,這次我要往中級荷蘭文邁進,覺得好開心 (說得自己很行的樣子..)
這次,課程的上課地點是在阿姆斯特丹大學的商學院,記得上次踏進來已經是三年前了吧~實在是好遙遠(遠目)。
內容目錄
亞洲人學習荷蘭語的困難
新的課程,就代表著新的同學,班上除了我以外,還有兩位日本同學為亞洲人,剩下大部份的都是歐洲人。歐洲人學習荷蘭文的速度很快,特別是德國人或是南非人,他們都特別容易上手,而像我一樣以亞洲語言為母語的同學來說,就比較困難..
第一堂課,按照慣例,每個人開始用荷蘭文自我介紹,也許是因為我初級班是在這裡上的,所以心情比較輕鬆,而且吸收力也蠻好的,但老師用荷蘭文教荷蘭文,還是無法全部聽懂,但大約能夠懂八成。
「Waar ben je trots op?」 (你最驕傲的事?)
這是課堂中練習到的問題之一,當初其實自己沒有想什麼,就說是因為在荷蘭找工作,待了下來
專科時期
本來沒有要打這篇的,但今天工作上碰到不開心的事情,甚至有可能成為我這份工作的一個大汙點,所以開始回頭看過去這幾年來自己做過了什麼,還有那份堅持。
依然記得,當年所有朋友都上了所謂的高中,而我自己選擇了五專這條路。
五專的課程,大家都知道沒有高中三年的繁重,所以多了與自己相處的時間,而我也時常到學校圖書館的雜誌區報到,透過雜誌去認識這個世界。
當時,我最喜歡閱讀的是商管雜誌,而其中我的最愛就是「天下雜誌」,他們每隔一段期間,會有深入的國際專題報導,而我看了一期關於荷蘭這個國家的介紹,對這個國家有更進一步的好奇心,當時就把它放在心裡。
(心裡os: 原來我們這時候就種下了種子啊
)五專插大的準備
在五專期間,除了多閱讀外,我也努力加強英文,並閱讀許多英文雜誌。
可能大家有技職體系學生英文不好的印象,但由於自己從小就喜歡英文,沒有人逼我念,我也會去買英語學習雜誌,回家閱讀文章,並且收聽英語廣播。
五專就學期間,自己體認到教育與學歷的重要性,所以無論是在校考試,或是之後的插大考試,我都全力以赴的付出。
當初在準備插大考試的時候,得知私立大學的學費很貴,因此很想考上國立大學幫爸媽省學費,又聽說政治大學有很多交換姊妹校,而且只要交台灣的學費,就可以到國外交換的情況下,政治大學成了我的第一志願,而我最後也順利考取。
大學時期
進入大學,從大學二年級開始唸,目標是四年級下學期出國當交換學生,為了能順利如期畢業,我選擇大學二年級及三年級修很多學分,但大四一學年的課程怎麼辦呢? 我大三上才確定四年級下學期要出國交換,但國外並無類似的課程可以抵免此必修課,因此我只好在大三下的時候,和老師商量讓我先修四下的課程,還好老師同學放行,當時真是超感謝老師的
後來這門課大四上的期末考,我還因為交換的學校春季開學日恰巧碰上政大上學期的期末考週,所以後來又和老師商量可否提早考期末考,後來老師雖然很不高興,但還是讓我先考試了,真的是超級無敵感謝老師的
荷蘭交換學生時期
那年飛往荷蘭的一月,我連寒假都還沒放,就拉著將近三十公斤的行李,跑到地球的另外一端
大學生涯的那二年半(交換學生時期不算),其實真的是讓我心裡很糾結很多的時期。身邊的同學各個在準備台灣研究所考試,但我心裡一方面想出國念書,但又想減輕經濟負擔,所以想說在台灣念一念就好了,最後我申請到同校的會計研究所,為了這個能用甄選的方式入學,我在學成績不得馬虎,必須認真學習外,還要參加課外活動,社團是哪個呢? 是模擬聯合國會議的社團,當初會參加,是因為自己對國際議題的興趣,但後來甄選面試,老師對這一塊非常有興趣。
依然記得那段期間,為了學校表現讓自己甄選成功而努力,但時常在深夜的時候,逛網誌,看網路上我不認識的人在國外的生活。
然後某一天晚上,那時候我還大三,就為了自己的前途和姊姊崩潰大哭,原因是
「自己選擇了一條和當時認識的朋友們不同的路,我選擇經營在校生活,學業及社團並進,同時選擇出國擔任交換學生,但身邊的同學都選擇在校成績普通,下課後都跑去補習,我當時覺得自己好孤單..」
但最後,我順利申請上會計研究所,也開心的跑去荷蘭擔任交換學生
交換學生的生活,其實很有趣,除了白天下課外,下課後其實有不少時間是拿來交朋友的,所以時常會跑出去玩,但後來我希望能夠和當地荷蘭學生有所交流,後來就比較少參加專門幫交換生舉辦的活動,反而是花比較多時間和宿舍同層樓的荷蘭人聊天、交朋友。
千萬要聲明的是,我當初學期間都有好好去上課,只有到放假的時候才有出去旅行,只因為國外學費很貴,而我想要好好利用這難得的機會學習,同時在學期間已經計劃好要在學期結束、回台灣前好好在歐洲玩一下,所以學期間比較少旅行計劃。
交換學生後的決定
本來打算交換學生結束後,繼續回到校園完成碩士班的學業,但沒想到這趟交換學生,開了我的眼界,也體認到學校和職場的不同,而讓我選了另外一條路,選擇碩士班休學二年,直接去會計師事務所上班。
事務所工作期間,其實很忙碌,除了開始適應上班族的生活外,工作上有很多事情可以學習,外加會計事務所工作比較繁忙,雖然心裡惦記著出國唸碩士這件事,但GMAT就有一搭沒一搭的唸
在進入事務所前,我已經決定這兩年要全心全意投入在工作上,所以沒有交什麼異性朋友,因為我當時知道,如果有了另外一伴,我會因為有了另一個人而改變計劃,所以沒有什麼交男朋友的念頭。
後來兩年的時間到了,我也把工作辭了,回到校園完成我的碩士班課程。
第二個重要的決定
「不要忽略自己內心的聲音,要聽從自己的意願。」
那時候,再度回到校園,其實覺得很沒有動力,一來是很多同學都是大學畢業直接唸碩士班,同時也可能是大學和研究所都在同一個學校,沒什麼新鮮感,又或者是我心裡一直惦記著出國唸書這件事,所以在學業上沒什麼動力。
外加上,經過荷蘭校園老師及學生平等的環境,也經過職場上的歷練,有點無法完全認同當時老師和學生之間不對等的關係,所以還沒唸完一個學期後,我就決定申請退學,同時準備申請國外的學校,當然當時還是有把第一個學期唸完,才向系上申請退學。
看到這裡,應該有很多人想罵我,說我浪費了一個名額,但我自己當初也沒想到,我會後來先跑去上班,導致我後來做了一些不同的決定。
我自己從這個過程當中,也體認到:「不要忽略自己內心的聲音,要聽從自己的意願。」
當初明明知道出國念書是我最想要走的路,但我卻一直告訴自己在台灣唸就很好了,不過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看在國外念書人的部落格,後來還多花了一年的時間準備國外學校申請,但往個另外一方面想,若沒有先去工作,在荷蘭畢業後有可能找不到工作就回臺灣也說不定,而且人生其實有很多選擇,就看你自己如何做選擇,是否願意聽從你自己的聲音,還是維持現狀就好。
後記
現在回頭想,那一段內心很堅定要出國的日子,說真的,我真的覺得自己很有種,居然人人想讀的研究所不念,一心一意想出國,即使身邊的人和我說: 「有多少人想念還念不到 你居然不想念」,而我還是選擇出國。
出來這一趟我覺得很值得,但這個放棄一切的選擇,只能說 我當時真的很想出國
下次再和大家分享來到荷蘭後的日子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