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t Updated on 06/02/2023 by Under Dutch Sky
看到標題,應該覺得非常的淺顯易懂。相信應該有不少人和我當初一樣,有個留學夢。
當初會想要出國唸書,是在大學四年級的時候出國當交換學生,國外的教學方式讓我很喜歡,注重課程上的互動,而非教授一個人在台上授課而已,除此之外,還有自由的風氣 。
不過,現在就廢話不多說,直接進入主題吧,心態上究竟需要準備什麼?
內容目錄
一、勇敢打入人群中
人都到國外了,所以面對不同的文化及背景的人,請你一定要放開心胸去和他們交談,不要擔心及害怕接不上話,反正就是先去和別人打招呼,從 How are you開始,聊完How are you,可以開始聊上週末做了什麼事情,或是假期去哪裡玩了,最是有什麼旅遊計劃等,就是和對方聊天。
記得我剛開始到國外的時候,總是不敢和國外學生聊天,很害怕尷尬之類的,但是從這些話題開始,通常就會接到別的話題,然後你們就可以聊很久了。除了和別人聊這些話題外,也可以主動和別人說自己的事情,也是拉近與他人距離的好方式。
國外的風氣就是很容易和別人聊天,即使是圖書館的門口也可以和別人聊天,關於這點我一開始也不是很能適應,因為和我們臺灣的文化差很多,因為臺灣比較像是我不認識你,所以我不和你說話。
二、主動打招呼
這件事情也是我剛開始很不能適應的,記得當交換學生的時候,第一個週末,和同層樓的室友們一起約在交誼廳認識彼此,記得這時候有位荷蘭同學走了進來,全外國人都和他打招呼了說聲「哈囉」,只有我和另外二個香港人沒說半句聲音。後來和那位荷蘭朋友熟了起來,他和我說當時他心情超不悅,因為他覺得我們三個人非常的沒有禮貌,沒有主動打招呼。
在臺灣,先打招呼的狀況比較不常出現,但在國外是很常見的。另外,在歐洲,如果你要問問題的話,也一定要先打招呼,在臺灣感覺沒打招呼的話也沒關係。
記得有一次我在西班牙旅行,想問服務台人員一個問題,但我沒有先打招呼說聲Hi,那個人完全不理會我的問題。這點記得要注意。另外,如果你走在學校宿舍,和別人正面迎上,無論你認識不認識,也是要打聲招呼。[每次從荷蘭回來都忍不住和別人陌生人打招呼(笑)]
三、開放心胸、見怪不怪
我出國前算是比較保守的人,而且因為家教很嚴的關係,所以我都是很聽家人的話,但是出國後整個性情大變,啊~也不是這麼說啦! 但是國外真的很多很有自己想法的人,因為自由的風氣,所以每個人都很有自己的想法及打扮,但並不代表他們就很奇怪,老實說我剛開始是覺得他們奇怪,但後來我發現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有自己的想法,總是比沒想法的人好,聽了不同的意見,反而讓我有時候覺得蠻有趣的。
四、享受一個人的時光,同時也能忍受孤獨
你是個獨立的人嗎?
如果是的話,那麼我覺得國外的生活並不會那麼困難,但還是有很多挑戰等著你。
若你不是個獨立的人的話,也不用擔心,到國外好好學習獨立,一切都還來得及。
出國前的我,其實是個很依賴家人的人,做什麼事情都要問家人的意見後(因為我害怕做決定),才敢做決定。出國後,很多事情並不可能有時間去問他人的意見,而是需要自己的判斷,以前的我不敢自己下決定,但隨著時間做了越來越多的決定後,給了自己下決定的信心,漸漸地我不再害怕下決定。
在臺灣的時候,我其實算是個比較獨來獨往的人,大學時期修課並不會因為好朋友要修,就會一起修,而是反而會問自己對這門課有沒有興趣。
最後,孤獨的時候是一定有的,因為在國外的朋友通常不會像在臺灣一樣這麼瞭解你,同時也不會無時無刻都和朋友們在一起,因此學著和自己相處是件很重要的事情。
五、當個有主見的人
歐洲並不像是亞洲文化,講究合群、同質性,在國外反而有自己的風格及想法是很重要的。
由於從小在臺灣長大,所以通常都是會配合大家的意見,即使是自己的看法不大相同,但漸漸地我學習如何說出自己的想法。
另外,當個有自己的意見反而會受到他人的欣賞。當然不是到國外就要馬上變成一個有主見的人,但隨著時間的經過,在一個鼓勵大家說自己意見的環境之下,漸漸地你也會有自己的看法,特別是國外的教學方式,作業及考試並沒有標準答案,需要有自己的想法才可以應答。關於國外求學作業及考試的事情,改天寫一篇和大家分享。
六、權利需要自己爭取、有需求請表達出來讓他人知道
在國外生活,如果有任何地方不懂,或是需要他們幫助的地方,一定要表達出來讓他人知道,不然別人也不會知道你有這個需求。
記得有一次上課,由於上一堂課有事情無法到場,而錯過了做模型的時間,這堂課是要幫模型上顏色,老師和我說因為我上一堂課缺席,因此沒有模型可以畫,建議我拿一些沒有人認領的作品學習如何上色,我當下聽了很不高興,因為我覺得幫別人的模型上色是件多麼無趣的事情,更何況我還花了下班後的時間來上課,於是我當場和老師說:「不,我想要幫自己的模型上色,因此我想要這堂課做自己的模型。」,老師當下聽了很不悅,但他還是讓我做了模型。
其實當下可以理解老師為什麼不悅,因為一個班上有這麼多人,我一個人做不同的事情會造成他的不便,但是我相信他可以理解我。下課後,一個波蘭同學跑來和我聊天(上了那麼多次課我們都還沒有正式說過話),她說她覺得我這樣做很好,把我的需求及想法表達出來。
以往在臺灣的我,很在意別人對我的想法,害怕他人生氣、不開心,但現在覺得做每件事情應該回到自己,讓自己開心比較重要,當然如果是一個重視自己的人,或是我重視的人,那則另當別論了。
以上是我在自己的經驗分享,希望對於即將出國的你,或是打算出國的你有幫助。由於出國的這條路上碰到很多人的幫忙,而部落格及網站的分享也給了我很多想法,別人的經驗分享由於我勇敢嘗試,因此也變成了我自己的經驗,有時候別人的網路文章也是適用自己,只是自己沒有去嘗試而不知道而已。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