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t Updated on 06/02/2023 by Under Dutch Sky
這次的文章比較特別,分享歐洲荷蘭試管嬰兒流程與經驗。成立Under Dutch Sky 荷蘭旅行與生活的初衷是分享荷蘭旅行與生活,由於網路上尚未有很多中文資源,回到經營初衷決定來分享自己的經驗。
注意事項與聲明: 此篇文章僅為個人經驗分享,非專業醫療建議,同時非醫療專業背景,用詞無法到位,僅可參考。
內容目錄
為什麼分享荷蘭試管嬰兒經驗
我向來是注重隱私的人,但回到經營這個網站的初衷就是希望幫助更多的人,同時嚮應女主持人謝怡芬 Janet分享自己經歷試管嬰兒療程的紀錄片,讓試管嬰兒不再是一個很難討論的議題,因此在這裡分享在荷蘭接受試管療程的經驗。
另外,世界衛生組織針對過去二十年男性精蟲品質外速下降的問題已提出警告,未來接受試管嬰兒療程的人會越來越多,希望分享自身經驗,讓大環境更友善。
接受療程前的心境
剛開始其實不想談,成長的過程中試管嬰兒是不能提的話題,而且很多人也避免談及這個話題,但開始在網路上查資料後,發現其實越來越普遍,而且很多人都有類似情況,說出來反而比較健康,身邊也有很支持我的親友,都會主動關心我,真的很感謝。
療程前的雙方溝通
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務必事先和伴侶溝通好,這個真的很重要,像是
- 這個過程中要兩個人一起,每次去醫院他都要在。
- 角色溝通: 他負責打針(讓他參與),所以在醫院他會特別注意相關事宜。
- 決定停損點: 先溝通好要做幾次療程,先有個心理準備。
- 不要讓不孕造成之間的問題: 無論最終結果如何,我們都會接受,也不會對我們的關係造成任何影響,感情反而會更堅定。
荷蘭接受進一步協助流程
在試了一年沒有結果後,就先聯絡註冊的家醫。
Step #1: 家醫初步檢查
家醫看診時只做初步的檢查,像是瞭解你嘗試了多久、有沒有使用排卵試紙、排卵期間多久嘗試一次、經期的狀況 (多久來一次、是否規律等)。若初步判斷沒有問題,那麼家醫會先檢查精子狀況,並給專用的容器。
再次回診的時候,家醫說我們使用錯誤的容器…(明明就是助理給我們的…),她會調查是誰給了錯誤的容器,但精子狀況看起來沒有太大的問題,開了單請我們到住家附近醫院的不孕症專科看診。
Step #2: 不孕症專科初步看診
專科醫生和家醫一樣先瞭解狀況,因為都沒問題,當天直接內診。
沒有太多內診經驗,看到擴張器出現頓時緊張…對方是個男醫生,人蠻好的,都會和我說接下來要幹嘛。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整個檢查流程都沒有戴口罩…」,而且荷蘭內診沒有布幕隔在中間,也就是整個過程你會看到醫生本人,也是個蠻有趣的經驗(記得在台灣做抹片都有布幕隔在中間)。
荷蘭試管嬰兒費用
相關費用是含在基本健康保險(四十三歲以下限三次療程,取卵到植入所有胚胎算一次療程),負擔保險自付額的上限即可 (關於荷蘭健康保險可以讀這篇文章)。
若目前只需要凍卵
若是醫療上需要而凍卵,相關費用會由基本健康保險負擔,但若是年紀考量決定凍卵,則需要自費。
荷蘭試管療程說明
流程可能會依狀況與醫院而有差異,但還是分享經驗給大家參考、準備。
Step #1: 醫生初步分析
到不孕症專科正式看診,醫生和我們分析原因與告訴解決方案。
再來做是否有A肝、B肝與愛滋病的抽血檢查,因為會影響試管的結果。若有任何一個,則需要看指數的高低,決定什麼時候做療程。
最後,護士會問我對試管流程的瞭解有多少,她再說明接下來的流程,包含下次經期開始請聯絡他們,護士人非常好,我說我怕打針,她特別去拿了針頭給我,讓我先做好準備。
若一切都沒問題,下一次月經來的時候,就可以通知醫院,月經第三天要去檢查是否可以開始打排卵針。
Step #2: 等待 – 月經第三天
月經第三天檢查沒問題後(醫生有說明檢查什麼,但我忘了…),當天馬上開始打排卵針,第一針由護士幫你打,告訴你打針的正確位置、如何操作等。
我很怕針頭、怕痛,雖然只是打在肚皮上、不是在血管裡,心理還是有難以跨出去的一關,護士可能覺得我很「囉嗦」,很快地就打下去了。雖然覺得護士「很壞」,但她不這麼做我可能要很久才準備好,而且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痛 (當然還是有點痛,但在老公面前還是要說好痛,讓他瞭解我的辛苦…)。
Step #3: 開始打排卵針 (約2週)
護士打完第一個排卵針後,再來就是請老公打啦! 每天晚上固定一個時間打針(Gonal)。
經期第七天的時候,要到醫院再做進一步檢查,看是否可以開始打Fyremadel,但我的排卵效果還不如預期,醫生說有些人比較快、有些人比較慢,告訴我不用太擔心,兩天後回診就好。
經期第九天的時候,醫生檢查卵泡大小後說可以進行下一步,可以開始打Fyremadel,一天一劑變成一天二劑 (Gonal + Fyremadel)。
經期第十二天回診,醫生判斷過三天就可以取卵,但要抽血做最終的確認,結果確定是三天後取卵。
取卵日兩天前,打了醫院給的兩劑破卵針 (Ovitrelle + decapeptyl),看網路上別人的經驗是破卵針很痛,個人是覺得有點痛,重點是要慢慢打,才比較不痛!
打排卵的心境
我最怕打針,老實說打針前已經有「打排卵針很可憐」的想法,但還好療程開始的時候,也剛好是我比較忙的時候 (忙到我無法胡思亂想,每天出門,晚上就回家打針)。
Step #4: 荷蘭取卵過程
和台灣不同,荷蘭取卵不會全身麻醉,只給你嗎啡。
初診的時候護士有介紹流程,她也有提到荷蘭取卵不會全麻(全荷蘭都這樣,不是只有這間醫院),因為荷蘭醫療評估後認為沒有全麻的必要性,全麻還有比較高的風險,而且取卵只會花五分鐘就可完成,嗎啡即可。
當時聽到有「震驚」,因為不麻醉感覺非常痛,而我很怕痛,但也沒有全麻的選項,所以當初還是硬著頭皮上了!
非全麻取卵,到底感覺與過程如何?
取卵前一個小時,吃了醫院給的藥,2*500mg 的止痛藥 (Paracetamol)+10mg Codeine (也是止痛的)。
到醫院後,九點半先生先去取精,十點我們就到看診室 (就是之前檢查卵泡的地方、也不是手術室),醫生就開始問候我、說明接下來的流程。
醫生人很好,可能看我一臉憂鬱,問我:「昨天有睡好嗎?」
我答: 「有! 但我夢到我在醫院裡」
醫生、護士都笑了!
當醫生都準備好後,護士說: 「我幫你打嗎啡哦」
我們本來還說說笑笑,結果打了嗎啡後,醫生才說亞洲人通常反應會比較大,我很快感受到「一陣暈眩」,人生從來沒這麼暈過,護士在我耳邊說: 「閉上眼睛,想像你在船上」,然後我就運用的我想像力(笑),想著我在船上有好美的景色,還有好喝的飲料之類的。
醫生也快速的從卵泡比較多的左邊卵巢取了比較多的卵,這過程中我真的沒感覺,要取右卵巢的時候,開始有感覺下面在動、有一點點痛,所以又再打了一些嗎啡,後來我就沒感覺,手術真的很快、也不會痛。
嗎啡退去後,會痛嗎?
完成後,讓我躺在病床上移到旁邊的房間休息,休息半小時到一小時,中間有一度想吐,護士說有些人打了嗎啡太暈會想吐。
休息半小時後,護士來說明取卵的數量,沒有大問題的話,就可以回家囉!
取完卵後,其實腦袋都有點不對、有點累,接下來兩天也覺得很累,下午都有小睡一下,之後就沒事了。事後,才明白為什麼不全麻,因為好像真的沒有必要!
取卵日的小慶祝
取卵前的週末,我和先生約定好取完卵當天要吃好料做為一個慶祝,因為這兩週真的是不容易,需要好好善待自己。
Step #5: 植入前胚胎說明
取卵日隔天,醫院實驗室工作人員會打電話說明受精的狀況,接下來會繼續觀察並預約植入的時間。
由於是做二代試管(後面會有更多說明),所以在取卵後的第三天就植入胚胎,當天實驗室的工作人員會說明取了多少卵、多少卵是成熟的,而多少是成功受精,最後有多少胚胎、品質如何。
Step #6: 植入
說明完後,就安排植入,植入不會痛,有之前取卵的醫生、護士與先生,醫生還會在超音波上說明他們接下來要做什麼事情,植入完畢後,就讓你休息十分鐘就可以回家了!
醫院會給你黃體素(Dydrogesteron)的藥吃,植入日當天早上開始吃,一天三次,間隔八小時,睡前再吃一次,持續十天。
一次植入多少顆胚胎?
荷蘭法律規定,38歲以下前兩次僅能植入一顆,第三次才能植入兩顆。
Step #7: 開獎時刻
植入後兩週,若月經還是不來,就可以驗孕囉!
荷蘭和台灣試管療程的不同
這裡針對自己的狀況與瞭解荷蘭和台灣試管療程後分析的差異,如下:
#1 排卵針劑量不同
荷蘭劑量明顯比台灣少,護士只給150毫升的量Gonal排卵針,但台灣大部份從300毫升開始。
特別詢問醫生,醫生說他們做了研究,即使劑量高取比較多卵,但最後能獲得好品質的胚胎數是差不多的,因此他們寧可給比較少的排卵藥。
台灣有醫生提出相關的議題,但目前台灣醫院還是給比較高的劑量。
#2 取卵流程不同
台灣和美國等國家都會全身麻醉取卵,而荷蘭經評估後覺得不需要全麻,因此取卵過程中僅給嗎啡。
由於荷蘭採取不同的作法,還沒有取卵前還半信半疑,取完卵後其實也明白為什麼荷蘭不全麻,感覺沒有必要 (詳細荷蘭取卵流程在前面分享了!)。
#3 台灣與荷蘭試管療程技術
目前台灣試管嬰兒可以到3.5代,朋友也做了試管嬰兒,但直接上第3代(含PGS著床前染色體篩檢),囊胚才植入,因為成功機率比較高,但我去的公立醫院是講究「大自然法則」,沒有先做PGS (Preimplantation Genetic Screening),胚胎就植入。
感覺荷蘭的做法是先試第2代,若不成功才會去看原因,並進行改善,而不是一開始全部就做到位,讓你快點成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試管嬰兒包含在基本保險裡的關係,所以必須要一步一步來,這一切都是我自己的猜測。
另外,我也上網查了有沒有需要先做PGS,當然兩方的說法都很多,但我覺得如果你年紀拉緊報,還是直接做比較快,畢竟時間很寶貴,但開始療程前可以先和醫生確認。
#4 飲食與注意事項
相較於台灣醫院會特別叮嚀飲食與作息的注意事項,這間荷蘭醫院其實沒有給太多資訊,除了基本的不飲酒、不使用其他藥品(可和醫生確認)外,只需要正常作息、不要相信網路上的資訊,任何疑問都可以找他們。
另外,和醫生第一次正式碰面、解說後,她給了我們相關資料,其中一頁說明若需要精神上的特別協助,可以聯絡專線,有人可以和你聊一聊,不知道台灣有沒有,但心理也是需要被照顧到的。
#5 植入胚胎數的差異
先前提到,荷蘭法律規定,38歲以下前兩次僅能植入一顆,第三次才能植入兩顆,而台灣則是沒有法律明文規定,因此有些人為了提高植入成功的機率,會一次植入兩顆。
#6 費用差異
沒辦法比較荷蘭和台灣試管療程費用詳細差異,因為荷蘭有三次療程都是健康保險全額補助,夫妻僅僅需要負擔到荷蘭健康保險自負額的上限即可,而台灣只有部份補助。
只是想特別說明一下,荷蘭全額補助看起來很棒,但所得稅和健康保險費用都較台灣高很多,所以全額補助其實也是從之前繳的錢來的 : )
荷蘭媽媽試管療程訪談 (英文影片)
這個影片是住在荷蘭的美國YouTuber邀請荷蘭媽媽分享試管療程的影片,影片為英文發音,個人覺得蠻實用的,若想瞭解更多的話,可以看一下哦!
結語
試管療程對女性來說都不是簡單的事情,現在也不是一個無法談的話題,如果決定接受協助,要先和伴侶溝通好,並相信醫生的判斷與多找身邊的親友聊聊,都會有很大的幫助的!
有任何問題、想聊聊嗎?
如果你希望找人聊聊,歡迎預約諮詢,讓我陪你渡過這一切!
HI 你好,
請問你是在荷蘭那一家進行凍卵?謝謝!
Best regards,
Sandra
hello
我在Reinier De Graaf Fertiliteitscentrum, 是當初家醫轉介的,但它們只有凍胚胎,沒有凍卵哦!